本月26日至29日,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。 全會高度評價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的決定性成就。其中提到,“十三五”時期,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,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;糧食年產量連續5年穩定在13000億斤以上。 全會提出了“十四五”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,其中針對“三農”領域提到,城鄉人居環境明顯改善;脫貧攻堅成果鞏固拓展,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。 全會強調,“十四五”時期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,全面推進鄉村振興。 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本次全會明確提出,要堅持把解決好“三農”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,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,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,強化以工補農、以城帶鄉,推動形成工農互促、城鄉互補、協調發展、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,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。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項重要戰略。201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提出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“三步走”時間表——到2020年,鄉村振興取得重要進展,制度框架和政策體系基本形成;到2035年,鄉村振興取得決定性進展,農業農村現代化基本實現;到2050年,鄉村全面振興,農業強、農村美、農民富全面實現。 2018年本月,根據《意見》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《鄉村振興戰略規劃(2018~2022年)》,分別明確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2022年召開黨的二十大時的目標任務。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、農業農村部副部長韓俊表示,現在我國的城鎮化水平超過60%,已經到了工業反哺農業、城市支持農村的發展階段,到了該把土地增值收益更多地用于“三農”的時候了。 “現在要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,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、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,必須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。” 韓俊說,這項改革的意義非常重大,它可以引導資源要素向鄉村流動,實際上是在土地出讓收益這個蛋糕里面多給農村切一塊,這是城鄉利益格局的重要調整,是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的一項重大制度安排,也是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。 (責任編輯:玥越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