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期,鄭州市開展社會各界視察“雙改”(加強社會各界對鄭州市改進城市管理與改善人居環境工作)工作活動,本月23日,鄭州市政府組織媒體對“雙改”典型進行了探訪。 幾十年前的老舊小區,“顏值”、“內涵”都有了提升 “現在這小區改造的,路干凈了、道順暢了,看著都感覺舒服。”王花朵今年74歲了,一直居住在鄭州市五里堡街道香榭麗社區祥云里小院,她說,小區是上世紀八十年代建的,沒改造前,院里是坑坑洼洼的水泥路、樓房是傳統的紅磚外立面,不少區域還有像危房一樣的瓦房。 去年,祥云里開啟了老舊小區改造模式,本月23日,河南商報記者來到這里,映入眼簾的是整潔、寬敞的大門,進出需要刷卡,也能“刷臉”。小區樓房外立面是米黃色的色調,不仔細看,還以為是新小區。路面也是柏油路,各種路標提示很齊全。 此外,小區還有花園、休息區、機動車停放區、日間照料中心、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收集房等區域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非機動車停放區,還裝有熱感攝像頭,一旦出現意外,可迅速被監測到。 引進物業公司,與阿里巴巴合作,打造智慧社區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,祥云里小院建于1980年,原為豫中機械廠家屬院,共有4棟樓154戶居民400多人,近一半都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,2000年企業倒閉后成為無主管樓院,公共設施老化、違章搭建突出。 后來,在居民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下,小院拆除了56處違章建筑,“凸改平”176處,并進行了墻體保溫美化、雨污分離改造,高壓線強弱電全部入地,道路白改黑,增加了綠化游園,項目投資概算624.78萬元。居民還主動騰讓出一家一戶的車棚,改建了300平米的黨群服務站,提供的養老、環保等服務能夠輻射周邊4個院共計2000多戶居民,讓治理成果共建共享。 談到小院改造的特點?時?,鄭州市五里堡街道辦事處黨工委書記王彬表示,首先是黨建引領、共建共治,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樓院治理。 另一方面,針對老舊小區引進物業難,引進了具有杭州先進管理經驗的物業公司,將36個老舊樓院打包長效管理。 此外,還與阿里巴巴合作,打造智慧社區,運用AI技術升級智能門禁、打造智慧健康小屋、配置新型熱感攝像頭、為60歲以上老人安裝一鍵呼叫等。 鄭州老舊小區預計明年本月全部改造完工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,實施老舊小區改造是黨中央、國務院和省委、省政府作出的重大決策,是完善城市功能、提升城市形象的民生工程。去年以來,鄭州市將老舊小區綜合改造作為一項政治任務,加快推進全市老舊小區改造進程。 鄭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產管理局局長趙紅軍對河南商報記者表示,去年本月份,鄭州開始全面推開老舊小區改造,共有1634個老舊小區(市內五區1431個)申請了中央補助,涉及7767棟樓,建筑面積2446萬平方米,居民28萬戶。截至目前,已改造完工1090個,正在施工544個,改造后的小區燈亮、路平、管網暢通,配套功能更加完善,空間布置更加合理,基層治理能力不斷增強,“根據計劃,老舊小區預計明年本月全部改造完工。” 老舊小區改造,都改造哪些東西?趙紅軍說,一般是指“一拆五改三增加”(即:拆違、“上改下”、節能改造、雨污改造、“白改黑”、改綠,增加黨群、物業用房和安防)改造重點,做到應改盡改。截至目前,拆除違章建筑近21萬平方米,更新燃氣管網70.55千米,改造供熱管網120萬平方米。 建好了,管理也要跟得上,據介紹,鄭州還搭建了溝通議事平臺,完善老舊小區物業服務機制,由居民決定物業服務內容和收費標準,政府給予三年物業服務補貼(每平方米0.3元/月)。目前已引入專業化物業服務小區242個,成立業主委員會和業主協商組織645個,社區居委會、業主委員會、物業服務企業共商事務、協調聯動的管理模式日趨成熟。 (責任編輯:田甜)
|